close

十月懷胎,一朝分娩,母親的偉大不僅僅是孕育了生命,而是伴隨每一個孩子走過人生的每一步。即使是長大後,離開了母親,母親對孩子的牽掛永遠像是常青籐一 樣,「慈母手中線,遊子身上衣。臨時密密縫,意恐遲遲歸。」這首《遊子吟》,只有在外面漂泊過的人才會有更深的體驗。多年在外,穿著母親親手做過的棉衣, 感受著母親夜裡日裡對孩兒的惦念。


母親節正式被慶祝的歷史,至今雖然才八十多年,但是,專門找一天來表達對媽媽崇高敬意的觀念,卻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。正式將母親節視為一紀念人類母親的時刻,始於美國的安娜賈維思女士(1864-1948)的倡導。



每年5月的第2個禮拜日,許多人都會買上幾束康乃馨、寫張卡片或者吃頓大餐慶祝母親節,感謝媽媽一年來的照顧與辛勞,而這個節日的由來,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、羅馬,傳說羅馬每年會舉行「喜悅的慶典」,向眾神之母表達崇高的敬意。

英格蘭從17世紀開始出現「母性星期天」(Mothering Sunday),也稱作「仲四旬齋假日」(Mid-Lent Sunday),大部分民眾認為是沿襲羅馬紀念眾神之母的精神,用來紀念聖母瑪利亞,每到基督教的四旬齋戒日的第4個星期天,在外生活的兒女們就會帶著小飾品或糕點給媽媽,並且一起享用著以小麥、砂糖、香料與牛奶熬煮的粥品。

不過最耳熟能詳的還是美國安娜.賈維思(Anna M. Jarvis)女士推動的母親節,安娜自母親於1905年5月在費城去世後,就希望衛理教會在母親去世兩週年,也就是5月第2個禮拜時為她舉辦紀念儀式,現場佈置著母親最愛的白色康乃馨,象徵著母愛的永恆、純潔和甜美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ouli_hometown 的頭像
    houli_hometown

    這是[慈德四村與后里新村]部落格

    houli_hometo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